就业创业

就业创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创业 > 正文

【简历指导】精准赋能简历制作,助力学子职引未来 ——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教研室领航首期求职技能训练营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10-18阅读数:

为精准赋能2026届毕业生求职之路,提升其职场竞争力,10月17日14:00,由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教研室教师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联合打造的“职”引未来——求职技能训练营:第一期“简历制胜——让你的经历会说话”主题指导活动,于杏花书院和鸣·先锋驿站成功举行。活动吸引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机械设计与自动化、通信工程等多个专业的2022级学生踊跃参与。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教研室苗咏丽、朱晶晶、张娟、金鑫、赵晶晶、郝雪老师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王乐老师受邀,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简历制作盛宴。

精准定位,融合赋能:跨学科视角下的简历价值重塑

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一份精心设计、重点突出、与岗位高度匹配的简历,是成功叩开职业大门的“金钥匙”。对于已经步入大四、面临实习与求职关键期的2026届毕业生而言,掌握简历制作的精髓,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是对自身大学经历的系统梳理与未来职业方向的初步定位。本次活动尝试跨专业融合视角,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复合型的指导,帮助他们在求职路上先声夺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朱晶晶老师首先从宏观层面阐述了优秀简历的核心价值。她指出:“简历的本质是一种营销工具,营销的产品就是你本人。在有限的篇幅内,你需要清晰地向招聘方证明‘我是最适合这个岗位的人’。这要求简历不仅要真实反映你的经历,更要学会策略性地‘说话’,将你的知识、技能、素质与目标岗位的需求精准对接。”她强调,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简历的侧重点应有不同,这正是本次跨学院联合指导的意义所在——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赋能。

深度剖析,案例点睛:让经历“活”起来的实战技巧

在核心指导环节,各位老师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分享了简历制作的独到见解与实用技巧。信息工程学院的王乐老师聚焦于专业技能,重点强调了技术能力的呈现方式。“对于技术类岗位,项目经验是简历的灵魂。”王乐老师建议,“不要仅仅罗列项目名称,要使用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详细描述你在项目中的具体角色、采用的技术栈、解决的难点以及最终达成的可量化成果。她还提醒同学们,要熟悉目标公司岗位描述中的关键词,并在简历中自然融入,以提升通过简历筛选系统的概率。

苗咏丽、张娟老师则从用人单位招聘视角出发,为全体学生,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解读了简历筛选的标准。她们指出,简历的“颜值”(格式、排版)与“言值”(内容、表达)同等重要。“一份逻辑清晰、排版专业、无拼写语法错误的简历,体现了求职者的职业素养与严谨态度。”张娟老师分享道。金鑫老师补充强调了“针对性”的重要性:“切忌一份简历海投所有公司。务必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调整简历的重点,确保你的核心优势与岗位要求高度契合。”赵晶晶与郝雪老师则以其中一份简历为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将平淡的经历描述转化为突出个人能力与贡献的亮点。

互动交流,个性把脉: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升华

在随后的互动答疑与个性化咨询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就自己简历中遇到的具体困惑向老师们请教,问题涵盖如何弥补实习经历不足、如何突出非专业相关的实践价值、如何平衡技术细节与可读性等。各位老师耐心倾听,逐一给予了细致中肯的修改建议。来自软件工程专业的路鹏非同学表示:“郝雪老师关于项目描述的建议让我茅塞顿开,之前我的简历太干巴了。而朱晶晶老师关于整体布局和表达技巧的分享,让我意识到简历需要站在HR的角度去思考,收获太大了!”

“职”引未来,扬帆起航:简历制胜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

本次主题活动,作为“职”引未来——求职技能训练营的开篇之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它不仅为2026届毕业生提供了简历制作的“方法论”与“工具箱”,更通过双院教师的深度融合与智慧碰撞,为学生带来了多维度、立体化的指导视角,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的求职自信心与竞争力。

本训练营还将围绕自我介绍、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等主题陆续推出系列培训活动,持续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保驾护航。此次简历指导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助力学子们以一份“会说话”的精彩简历为起点,精准锚定未来方向,在求职季中乘风破浪,赢得先机。

撰稿:朱晶晶

供稿:0638太阳集团官网·国际商学院

摄影:郝雪 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