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

就业创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创业 > 正文

【就业讲座】个人品牌塑造:三分钟“引爆”自身价值 ——“职”引未来:求职技能训练营第二期

发布时间:2025-10-23阅读数:

秋意渐浓,为破解大四毕业生在求职面试中的核心痛点,助力他们精准展现个人优势,10月22日16:00,由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教研室精心策划的“‘职’引未来——求职技能训练营第二期:开口不凡——三分钟绽放自我价值”活动,在无边书院301蒲公英会议室如期举行,为学子们带来了一场高密度、强互动、重实效的求职技能“及时雨”。

破题立论:三分钟定义“第一印象”

活动伊始,刘潇老师以“面试中自我介绍的决定性作用”为切入点。结合多年企业招聘的实战案例,深度剖析了这三分钟为何如此关键。“面试官在最初的几十秒内就会形成初步判断,”老师强调,“这三分钟的内容质量、逻辑结构和表达状态,不仅决定初始印象分,更会直接影响面试官后续提问的方向与深度。”她进一步指出,对求职者而言,自我介绍绝非简单的信息复述,而是与面试官建立情感连接、主动展示个人与岗位高匹配度的关键桥梁。其终极目标,是通过精准提炼自身能力与经历,在面试官心中刻下独特的记忆点,成功塑造一个鲜明且令人信服的职业形象。

互动破冰:“游戏”领悟“硬核”法则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语言表达与应变能力”这两大软实力的重要性,冯娜老师设计了一场“破冰游戏”。她随机抽取了“项目攻坚”、“团队协作”、“突发问题解决”高度贴合求职场景的关键词,邀请同学们现场即兴发挥,将其串联成一个完整且合理的故事。

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同学们从略显紧张,到创意迸发,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一次思维快闪。冯娜老师则趁热打铁,对每位同学的表现给予了精准点评,并顺势拆解了背后的能力模型:清晰的语言组织能力,是确保自我介绍“信息传递效率”的基石,它能让你的优势表达条理分明、重点突出,避免内容混乱或遗漏核心亮点;而敏捷的应变能力,则是应对面试中各种未知变数的“关键护城河”,无论是被要求“请用1分钟精简介绍”,还是被突然追问某段经历的细节,灵活的应变都能帮助求职者从容接招,稳住阵脚,展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场轻松的游戏,如同一把钥匙,不仅快速集中了大家的注意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开启了同学们对表达能力更深层次的理解。

痛点击破:“目标导向”筛选核心价值

随后秦晓娜老师直指学生最普遍的困惑。“自我介绍时可讲的内容太多,不知道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聚焦重点”。刘骐恺同学现场提出这一问题,立刻引发全场同学的共鸣。秦晓娜老师给出了清晰而有力的解决方案:“求职者必须树立“目标导向”的核心思维来筛选内容。”她强调,自我介绍只有一个最终目的:“获得目标岗位的录用”。因此,所有信息的取舍都必须紧密围绕“岗位需求”展开。她指导同学们,应优先保留并突出与求职岗位强关联的内容。同时,要勇于“做减法”,果断舍弃那些与专业和岗位无关的冗余信息,确保在黄金三分钟内,传递出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个人信号,让每一句话都为你的求职目标服务。

情景赋能:从“知道”跨越“做到”

掌握核心方法论后,裴姗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不同场景下的自我介绍技巧”的海洋。她系统梳理了课堂社交、升学考试、工作应聘三大核心场景的底层逻辑与表达侧重点。在最为复杂和关键的工作应聘场景讲解前,活动特别设置了高度仿真的“模拟面试”环节。邢占海、王皓功等同学勇敢上台,接受了实战考验。

模拟面试结束后,老师们的点评一针见血而又充满建设性:邢占海同学幽默风趣、自信从容的表达风格赢得了肯定,但其内容与应聘岗位的专业相关性较弱,未能有效展现吸引面试官的核心竞争力;王皓功同学提及的竞赛与班长经历本是亮点,但描述过于笼统,缺乏重点与数据支撑,也未能清晰传递出选择该公司的强烈意愿。

基于这些典型的问题,刘潇老师将工作求职的自我介绍流程精炼为四大核心模块:“个人信息介绍、岗位匹配相关经验、岗位匹配个人能力、加入公司的意愿”。她尤其强调,“量化指标”是让经历变得可信、令人印象深刻的法宝,要学会用具体数据取代模糊描述。这一系列的“理论-实践-复盘-升华”,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真正实现了学子们从“知”到“行”的关键跨越。

本次“职”引未来求职技能训练营,以“自我介绍”这一小切口,深入挖掘出了提升求职竞争力的大文章。通过“理论讲解+互动游戏+模拟实战+问题拆解”的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场从思维到技巧的全方位赋能。

未来,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教研室将继续深耕学生需求,紧密围绕毕业生在求职路上的难点与堵点,推出更多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系列指导活动,致力于打通学子们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他们在广阔的职业道路上迈出坚实而精彩的第一步。

撰稿:刘 潇

供稿: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教研室

摄影: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