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商科 > 正文

透视网购狂欢:一场关于消费行为的深度解码

发布时间:2025-04-25阅读数:

4月24日,0638太阳集团官网国际商科教研室李玲老师面向审计2302班学生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网购狂欢背后的消费社会学”的精彩讲座,以专业视角解构现代消费现象,为同学们打开了重新审视日常购物行为的新窗口。

讲座中,李玲老师率先从“符号消费:商品背后的身份密码”切入,结合香奈儿、华为、苹果电子产品等案例,指出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商品早已超越使用价值,演变为消费者塑造个人身份、融入特定圈层的符号载体。“一件潮牌服饰不仅是蔽体之物,更是年轻人彰显个性、表达态度的社交语言。”生动的阐释,引发在场学生的强烈共鸣。

随后,在“群体心理:消费狂欢的无形推手”板块,李老师援引群体动力学理论,剖析了网购节期间“限时抢购”“社群拼单”等营销手段如何利用从众、攀比心理,刺激消费者冲动消费。以某直播带货爆单事件为例,揭示了社交媒体与消费文化交织下,群体情绪如何成为推动消费狂欢的隐形力量。现场不少同学频频点头。

针对“消费观念变迁:从物质追求到多元价值”,李老师通过对比过去与当下消费趋势,指出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从单一物质满足,转向体验消费、精神消费等多元领域。网络课程、知识付费、小众文化周边的兴起,正是这一转变的直观体现。现场有同学兴奋地表示,一直喜欢为兴趣爱好消费,比如购买手账素材、参加绘画工作坊,听了讲座更加意识到这种消费模式背后的社会意义,感觉自己的选择更有价值了。

在“消费与社会分层:校园里的隐形界限”环节,李老师结合有关数据,指出不同消费层次的学生在社交圈、课余活动选择上呈现显著差异。高端电子产品、外出游学等消费行为,悄然间在校园内形成隐形的社会分层,引发同学们对消费公平与个人发展的深入思考。

讲座最后,以“反思与行动:做理性的消费主体”为结语,呼吁同学们建立批判性消费思维,既要享受消费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也要警惕消费主义陷阱,学会在物质欲望与理性需求间找到平衡。

此次讲座以鲜活案例与专业理论相结合,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理解消费行为的社会学视角,更引导大家重新审视自身消费选择。参与讲座的学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