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商务产业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影商务产业学院 > 正文

镜头为舟,翻译为桨:何钦解码中国电影“出海”新航道

——我校电影商务产业学院举办名师课堂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10-11阅读数: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师生国际视野,我校电影商务产业学院于10月10日特邀北京真之影文化传媒公司董事总经理、知名电影制片人与译制专家何钦老师,在万画影城2号厅举办题为《中国电影对外译制与跨文化传播》的名师课堂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核心议题,从译制实践、文化转码与国际传播等多维度展开深度探讨,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思想与视野的盛宴。

活动伊始,何钦老师以“译制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对话”为引,点明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深层意义。他强调,成功的译制需在精准传达台词的基础上,巧妙平衡文化保留与受众接受度,既要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又要契合海外观众的审美习惯。“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若直译为‘朋友远道而来,我很高兴’,虽无误却失其礼乐文化的厚重;而若辅以语境化阐释,则能唤醒跨文化共鸣。”何老师结合多个电影案例,生动解析了如何通过译制策略让东方哲学与当代价值观在国际银幕上焕发光彩。

作为资深国际影展评委与译制监制,何钦老师进一步分享了全球影视市场的动态与挑战。他指出,当前中国电影出海正面临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对话”的转型期,需重视本土化营销与区域市场定制。例如,武侠片的“江湖”概念需在译制中构建西方观众能理解的“荣誉体系”,而现实题材影片的情感共鸣则需跨越社会语境的差异。他特别提到,“译制团队应具备文化‘转译者’的敏感度,从台词校对、配音适配到字幕节奏,每一步都是艺术再创造。”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从“方言文化如何实现跨文化译制”到“人工智能对传统译制业的冲击”,何老师一一给予细致回应。他鼓励学生培养“双语思维”与“跨文化洞察力”,并强调:“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之路,需要既懂电影艺术又精通文化沟通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与产业的联动,正是孕育这类人才的沃土。”

本次名师课堂由电影商务产业学院策划组织,是学院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师生对影视译制专业的认知,更为中国电影对外传播路径的创新提供了前瞻思考。学院将继续引进业界优质资源,搭建更多元的高端对话平台,助力师生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波澜征程中,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剧本”。